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生活生活
盛夏贪冰当心“脑结冰” !
流沙2025-08-09 08:50【生活】19人已围观
盛夏酷热难耐,冰镇饮料、冰淇淋等成为人们消暑的佳品。而近日,上海一位女子在吃完冰淇淋后,突然前额剧烈疼痛,被诊断为“脑结冰”。
什么是“脑结冰”
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懋(mào)解释,“脑结冰”在医学领域的正式名称为“冰淇淋头痛”,也叫冷刺激性头痛。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冷食快速刺激上颚和咽部黏膜,导致脑部血管瞬间收缩,紧接着发生血管反射性扩张。
在这个过程中,血流的波动会刺激三叉神经。李懋介绍,三叉神经是头部重要的感觉神经,一旦受到刺激,就会引发前额或太阳穴部位刺痛、胀痛的症状。不仅如此,部分人还会伴有恶心、头晕等不适症状。
“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血管原本就处于扩张状态。这就好比一条原本就膨胀的水管,突然遇冷,其反应会更加敏感。”李懋说,“脑结冰”反应在儿童以及偏头痛易感人群中较为常见。虽然“脑结冰”持续时间通常只有数秒至数分钟,但疼痛程度剧烈,且发作十分突然。
高温天气如何合理吃冰
李懋建议,夏季吃冰要遵循“适量、缓慢、适时”的原则,以此避免对血管和消化系统造成过度刺激。
建议每次食用冰淇淋不超过100克,饮用冰镇饮料不超过200毫升。一次性大量摄入冷饮,易给身体增加过重的负担。
“缓慢”进食同样重要。“在吃冰时,应小口慢咽,让冷饮在口腔中短暂停留。”李懋解释,这样做可以让冷饮在接触咽喉和胃肠黏膜之前,先适应口腔的温度,从而减轻对这些部位黏膜的刺激。
“适时”也不容忽视。要避免在空腹或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冷饮。空腹时,胃肠较为敏感,突然受到冷饮刺激,容易诱发不适。而剧烈运动后,人体血液循环加快,胃肠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此时胃肠对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较弱,立即食用冷饮,会让胃肠“难以招架”。运动后可先饮用常温淡盐水,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,休息10-15分钟后,再适量食用冷饮。
此外,在选择冷饮时,李懋建议挑选低糖、低脂的产品,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。
对于老年人、儿童以及肠胃虚弱者,李懋提示,更要特别注意控制吃冰的频率和摄入量。“他们的身体相对较为脆弱,对冷刺激的耐受能力较差。”
Tags:
热评文章
-
40岁男子因长期喝碳酸饮料 脚上长6cm痛风石 5年无法正常穿鞋 !
-
X3D占比过半卖疯了!AMD CPU占德国Mindfactory周销量93.39%:Intel仅剩8.61% !
-
上海交大团队突破火箭防护技术 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型号运载火箭 !
-
中国第一人!90岁游戏爷爷被授予吉尼斯传奇人物:收藏超500张游戏光盘 !
-
青岛父子骑雅迪电动车去西安 全程1200公里用时18天 !
-
17岁小伙无证酒驾被查 自曝连续三次无证驾驶 交警:批评教育 暂扣车辆 罚款2000元 !
-
9月10日发布!苹果iPhone 17超燃发布会5大亮点提前看:华为Mate 80和它你买谁?
-
平民AMG!吉利A+级插混轿车银河星耀6官图发布:贴身打比亚迪 !
-
小米澎湃OS 3官宣8月28日发布!卢伟冰:试用后感觉真的顺了不少 !
-
罕见天象! 5小时“血月”盛宴将光临我国 全程肉眼可见 !